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怎么交班,上海復旦EMBA臺大班5周年專題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怎么交班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怎么交班
pos機怎么交班
幸好有臺灣! 這是許多大陸游客到寶島觀光之后的最大感受, 不僅因為這里旖旎的自然風光,更因為這里存留的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
文化同根,經濟同軌,對于大陸企業家而言,擁有更長歷史與成長經驗的臺灣企業又有哪些特別值得學習借鑒的呢?對這個問題的共識,直接催生了近年走訪臺灣企業的一股熱潮。
但是,如果視角投向海峽兩岸的第一個高端雙學位教育項目——復旦-臺大EMBA班,這個問題就簡單得多了。這個班60位企業家學生中,一半來自臺灣,一半來自大陸,他們聚在一起的緣分,就基于彼此的相互吸引與賞識。換言之,大陸企業家向臺灣企業學什么,不就是這個班的大陸同學該向臺灣同學學習什么嗎?在復旦EMBA同學圈中,一直有句廣為流傳的口號“二人行,必有我師”,意為向身邊的同窗學習大有裨益。調查發現,大陸同學最希望從臺灣同學企業那里學到的有三點:一,臺灣優勢產業的發展經驗,比如文化創意、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創業機遇? 二,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比如勞動力密集型的紡織行業如何突破人力瓶頸? 三, 企業二代傳承的模式,比如兩代人之間如何平衡?接下來,我們就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分別以四個真實的臺灣同學企業為例,一起去看看“過來人”都是怎么做的。
任建誠:紙風車的創意創新路(任建誠,復旦-臺大EMBA校友,臺灣紙風車劇團團長)堂吉訶德曾經說過一句話,“身為一個英勇的騎士,本來就應該幫助別人。相信自己,堅持到底,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臺灣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在兒童藝術領域已經有近三十年的從業經驗,曾經是很好的兒童劇演員、兒童戲劇老師,大學畢業主修的是舞美。1992年創立紙風車劇團,其夢想就是帶給孩子想象與創意。
1,以創新帶動靈感永不停歇
作為文創產業,帶著創意去搞創作是紙風車一直的堅持。紙風車以兒童與生活為核心價值,最重要的一個是創意,一個是品質。
紙風車劇團的創新,首先表現在主題、故事的選擇上有不一樣的方式。比如做“十二生肖”系列戲劇:2006年的《貓捉老鼠》,是傳統國樂結合現代劇場的音樂劇。2008年的《愛牛的禮贊》——動態的“牛百科全書”在巴黎上演。還有一些創意用于串場,比如用 《守株待兔》的劇,銜接上下半場的休息時段。
除了故事的主題外,在演出形式上面的創新主要表現為大膽的文化融合。
龍年的《哪吒鬧龍宮》,是用臺灣傳統的布袋戲跟京劇結合的演出?!栋咨邆鳌罚讋撚没襞紒硌莩鰞和瘎?,用西方的偶戲結合東方的花燈做出具體身段,可以跑來跑去。
人們看 《堂吉訶德》 3分鐘的片段——經典的大風車,秉持正義的精神,舉起長矛迎戰,這是經典的世界故事。但是,他要帶孩子到哪里去? 紙風車劇團給出了顛覆傳統的答案——到銀河去,尋找夜明珠。
這種視覺上的實驗,必須要跟之前的表演方式不一樣,紙風車必須要去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在整個演出當中,要運用劇場的想象力去實現孩子的想象。
除了十二生肖系列之外,還有另外的“巫婆”系列——運用童話人物巫婆為串場,將藝術形式的多元性、創意性轉化成魔法。 《紙風車幻想曲》是紙風車“巫婆”系列的經典劇,運用傳統中國的彩帶,加上西方的熒光技巧去呈現一個段落。在紐約演出的時候,觀眾說這個像會跳舞的書法一樣,很有趣。
臺灣導演吳念真曾寫過一個故事《八歲一個人去旅行》,講一個八歲的孩子,他父親要考驗他的勇氣,就讓他坐火車去姨婆家把雨傘拿回來。他坐了6個多小時的火車,在火車上面遇到一個老婆婆,便跟這個老婆婆互動。紙風車將之做成話劇,很多人愛這個戲,因為有很多情感的連接。
孩子們在劇場里面的喜悅,有的時候很難說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戲劇傳達給孩子的,是真實的想象力,孩子看到舞臺上所有的東西,都會相信這是真的。
2,關注兒童創意、美學、愛與關懷的能力
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事情?因為未來的人才就是現在被栽培的孩子,他們將面對全世界的競爭,所以紙風車劇團一直希望提供給孩子三個很重要的能力:創意、美學跟愛與關懷的能力。唯有創意才能夠為這個世界解決問題;擁有美學,就可能給這個世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所有的戲主題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愛與關懷。
紙風車的互動,讓觀眾席都會變成海底世界; 《三國奇遇》,臺上跟臺下是打成一片;《白蛇傳》,水漫金山寺直接把觀眾帶起來。所以,戲劇給小孩子各種不一樣的可能性,讓他們從游戲當中接觸藝術。爸爸媽媽演麋鹿,小孩子演圣誕老人。
臺灣曾經發生過很大的地震叫921。921兩個禮拜之后,紙風車劇團去陪伴孩子,組建了藝術工作坊。畫畫、講故事、跳舞、演戲,做肢體的開發跟想象。這些孩子山上的家都倒掉了,但是他們和紙風車劇團一起每次兩三個小時,很開心。這就是藝術的力量,不只是汶川的孩子需要,北京、上海、廣州的孩子也都需要。
3,走進鄉村的兒童藝術工程
紙風車考慮到臺灣的城鄉差距,想要幫助鄉村的孩子提高競爭力、創意的能力跟美學的能力。紙風車從鄉村開始,做“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都沒有用政府的經費,而是民間捐贈。通過民間自發性的捐款,讓人們回饋自己成長的故鄉或與自己有感情的鄉鎮。
假使要為藝術建構一個意義,紙風車運用的就是創意美學、愛與關懷這樣的理念,構建一個紙風車的表演藝術和這個社會的關系,各種不同的空間形式、內容、主題的創新過程。賴調元:做與別人不同的事(賴調元,復旦-臺大EMBA校友,臺灣醫療器材聯合會理事長、美德耐股份董事長)
賴調元從事的是醫療行業細分領域——醫院店面門市的創業,三十年來堅守如一。歸結自己的經驗,他建議后進年輕人,想創業,應該要“Do something different”。
與很多草創事業的人不太一樣,賴調元創業一開始就打造公司經營管理的基礎工程。
他開設維康第一日,就使用POS系統直接在計算機上做單品單項產品的管理;公司初成立時,產品只有二百多種,現在已經到3萬多項,陳設在店面的約有2000種,如果沒有建立計算機系統,可能很難發展為醫療用品及器材銷售業的便利商店連鎖系統。
賴調元特別注重在經營上授權以及教育培訓。從開創公司到現在,都還沒停止過教育訓練,目前員工每兩周就有一次在職訓練,店長培訓則是一年四次。由于維康銷售的物品非常需要醫療專業知識,雖然進來的員工大多具有醫療專業背景,很多是護理工作者轉任,但每個人接觸新產品或新技術,還是要再進修充電。另外,公司約有十一個督導,每個督導管理十多個店長及業務,這些督導參加經營會議,討論的多半是更高層次的競爭、商品選擇及一些滯銷商品與公司的經營機會。
除了在臺灣穩扎穩打外,賴調元在中國大陸也發掘到醫療用品及相關行業的潛在商機。近年他在上海開設據點,專做手術房及醫療院所需要的布服及需要滅菌衣物的事業。在臺灣,這項事業他也發展多年,已開創出全世界第一家專做醫院布服租賃的商業模式。簡榮富:整合供應鏈、提升附加值應對紡織業轉型(簡榮富,復旦—臺大EMBA校友,新麗企業董事長)
新麗集團是無紡布專業生產廠家,依托創新開發引進先進設備,成為業界的領導者。
四十年來,新麗一直是全東南亞產量最大的樹脂棉制造商之一,現全球共有12個生產據點各分布于臺灣、中國大陸、美國及東南亞各國,并贏得全球纖維產業龍頭——美國杜邦公司的最高評價而成為其全球性策略聯盟的合作伙伴。
面對全球景氣低迷,新麗企業董事長簡榮富認為,危機就是轉機,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把供應鏈管理及整合加值,才能提升企業獲利;另外,面對市場不景氣,更要增加投資增購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做為日后景氣恢復后沖刺的動能。新麗希望未來幾年,透過組織再造,讓資源重新排列組合,透過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節省成本、創造產品新的加值,同時,讓管理制度更精致,讓生產效率提升。
在全球紡纖市場一片萎縮的大環境下,新麗如何做到高毛利率?簡榮富認為,新興市場興起,一定要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才能取得競爭優勢,新麗近幾年來致力生產高獲利的長纖及融噴樹脂棉,因此上半年毛利率在紡纖產業一片衰退之際,仍高達21.05%,比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
當下汽車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需求呈現下滑趨勢。不過,此時公司反而要透過加強投資、擴廠來爭取未來的占有率;節能減排時代來臨,新麗發展出可減輕耗油、較輕的不織布材質,并配合市場主流日本車廠生產線,市場份額可望逐步提升。
新麗目前主要生產線分布在臺灣、越南、泰國及美國,另外,印度汽車市場發展迅速,為爭取這塊大餅,新麗將透過在泰國等東南亞地區設廠,進入印度市場爭取商機。新麗已進入中國大陸多年,其中,杭州廠已開始投入長纖不織布生產,預計下半年可將現有產能提升1倍。另外,高單價、高毛利的溶噴不織布也已開始在唐山設廠,預估明年就可量產。
新麗過去5年在大陸的營收成長率每年都在20%以上,在下半年長纖不織布投產后,今年至少也有以上水準的表現。黃冠華:樂做改良創新的二代企業家(黃冠華,復旦-臺大EMBA校友,旭榮集團執行董事)
不同的文化傳承背景,讓臺商二代和大陸二代表現出不同的特質。臺商二代在交接班問題上顯得更加保守穩健,他們也更多從臺商一代的感受考慮,甚至更隱忍,最終實現接班的時間更長,也更融入企業文化,利于企業穩固發展。替身邊的人考慮多一些,為市場的服務意識多一些,發揚傳統的想法強一些,這也正是很多臺商二代共同的特質。
在臺商二代眼中,他們稱贊大陸二代敢闖敢拼的革新精神,在面臨改革開放帶來的大量機會時,大陸二代會比臺灣二代在更短時間內吸納世界的經驗,也就更快面臨傳承和革新碰撞的選擇。大陸二代也講傳承,卻更愿意以“創二代”的姿態來做家族企業,把創業或者創新家族企業作為自己的責任,同時把這一意愿明白的向一代企業家表達出來。
相同之處在于臺商二代和大陸二代都具有海外留學的背景,教育背景相近讓他們可以融合交流,一起推動家族企業的創新發展。
和很多二代企業家不同,黃冠華從懂事起,就已經很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接受命運安排并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他和父母約定,27歲之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7歲以后進入家族企業,為發揚光大父輩創造的企業而努力。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常用一句話來概括:人生沒有選擇時,你要學會喜歡。
黃冠華目前是旭榮集團國際事務的開拓者,踐行旭榮之道的管理者,忙碌之余還常常在青年企業家沙龍組織活動、北京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表演講,代表自己的企業和行業發出聲音。他很忙,但忙的很平衡很快樂。
1,厚積薄發,和父母一起共治企業
黃冠華在高中時就通過辯論磨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大學時更為自己的27歲誓言壓縮經營自己興趣的時間,歷經創業、開零售店等學習歷程,并成為企業管理方面的高級講師。黃冠華的求學時代就是一個豐富的雜學時代。在雜學的背后卻是清醒的規劃,有人力資源管理的精專,有創業的經歷,也有公眾表達、策略思維的訓練。
作為清醒的管理者,如今在旭榮集團的企業管理中把當年的積累全部都用上。黃冠華是在旭榮正式開始國際事務的時候,進入家族企業。不論是善用宗教力量在偏遠的非洲進行人性管理,亦或是建立全球統一系統的“旭榮之道”,來實現跨國企業的運籌帷幄,黃冠華的人力管理才能在這里發揮的淋漓盡致。
黃冠華并不愛說“接班”這個概念,在他看來,和父母一起共治企業才是最適合的說法。旭榮集團目前的三人管理組合,在黃冠華看來是最好不過了。父親負責大策略方向的把關,母親負責財務及業務運營的主軸,自己則負責企業管理系統和組織架構的國際事務協調,有一個數字證明這個黃金組合,在黃冠華加入到家族企業之后,旭榮集團的營業額增加了近5倍。
2,集合臺企的細致和大陸的大局觀
擁有英國愛丁堡大學、臺灣大學和復旦大學碩士背景的黃冠華,在多年的兩岸交流過程中,有自己的心得。在黃冠華看來,臺灣企業管理更講細致和創新,大陸企業的戰略格局更大,因為大市場造就了大陸企業家們的視野和跨行業發展的可能性。
也許正因為這樣的背景,讓黃冠華在聚焦細致管理的同時,又能放眼全局。黃冠華聚焦紡織行業領域,不輕易跨足自己不熟悉的產業。旭榮集團在紡織業這個大家所認知的“傳統”產業中,保持著自己穩步增長的經營利潤。集團在制造端的成就,體現在和阿迪達斯、安踏、優衣庫、Zara各大運動休閑品牌的合作上,而品牌端的運營,則以高端品牌Easyoga,這一瑜伽服飾品牌精準細分市場,又充分發揮了旭榮集團的紡織行業優勢。
“我很清楚自己賺的是管理財,不是單純的機會財”。黃冠華為集團打造一套完整的“旭榮之道”管理制度,制度當中從企業管理流程到如何授權,如何做筆記都介紹的非常細致,包括5色筆的適用等。黃冠華說細致到可以從香港到大陸,從美國到非洲的工作同仁,擁有一致的管理信念與方法。他更在“旭榮之道”中學習美國GE、日本TOYOTA,形成企業全球化的一套獨特管理體系。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花園里種不出萬年松?!边@是黃冠華的大局觀,如今旭榮的國際業務已經拓展到了美國、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還有非洲的肯尼亞、賴索托,中國大陸和臺灣。中國大陸作為生產后援并面向海外,美國、非洲則使旭榮的出口業務和客戶可以直接對話。在黃冠華看來,大陸的改革開放三十幾年,給企業很多發機會財的可能性,更容易出現企業跨行業運營的大格局。
3,寧可慢點成功,不要提早失敗
黃冠華的二代企業家生活顯得那么生氣勃勃,他沒有被迫傳承家業的無奈,也沒有打破局面的急迫,有的只是在家族企業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創新的激情和快樂。在他看來傳承家族企業就好像穿上父輩傳下的一件西裝,雖然并不合身,但也不需要重新做一件,只要在細節上進行創新修改,加上自己在局部方面的調整或塑身就可以很合適。這也許是臺灣二代企業家身上的一種共同特質,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堅定和父母共治企業發揚企業精神的同時,逐步提出自己的新點子,而不是只想著盡快打破舊局,“寧可慢點成功,不要提早失敗”,這是黃冠華對企業經營所做出自己的解讀。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怎么交班,上海復旦EMBA臺大班5周年專題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怎么交班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