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最早的pos機,挖礦機的前世今生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最早的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最早的pos機
最早的pos機
從去年高峰時期的2萬元搶不到,跌到現在7000元竟然無人問津。有這樣一個故事在行業里流傳:曾經有一位老板屯貨8000臺阿瓦隆礦機,現如今單臺虧損超1萬元,負債累累。
2018年2月,虛擬貨幣紛紛遭遇滑鐵盧,比特幣一度跌破6000美元,較2017年12月高點跌去近70%,一場“寒潮”席卷幣圈,礦機市場也受到重創。
一方面,最新的7nm技術有待推廣,另一方面全網算力提升導致部分礦主陸續退出挖礦事業,那么作為“鑄幣”工具的礦機未來何去何從?
耳朵財經旗下分析品牌TokenData,對礦機行業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呈上這篇報告,告訴你為什么個人投資者買礦機就是賠錢,礦機是巨頭的游戲。
礦機的前世今生
礦機的發展主要經歷過這么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最初,中本聰通過傳統的CPU挖出了創世區塊的第一枚比特幣,證明了這種機制和系統是可行的。這在比特幣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挖礦產業的起始。
·1.0版本的比特幣帶來了比特幣核心客戶端及錢包。這時bitcointalk論壇的用戶Artforz,發現GPU似乎比CPU挖礦更具有潛力,使得比特幣社區將GPU的挖礦代碼進行開源,由社區的愛好者進行開發和優化GPU挖礦算法,開啟了顯卡挖礦的時代。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中,礦工們發現進行集中挖礦的效率可能會更高,Slushs Pool是早期的合作挖礦項目代表之一,他們致力于整合行業的礦業資源,從而最大化礦工的收益,礦池的雛形開始成型。
·礦池時代帶來了算力集中化問題,比如Ghash.io和BTCguild,算力已經接近到全網的50%,最后只能通過疏散礦工的緊急方案來防止51%算力的集中風險。
隨著規模化的礦池逐漸成熟,人們發現通過研發ASIC芯片礦機挖礦,或許可以極大的提升效率、增加收益,但這導致了算力逐年飆升的結果,全網難度成幾何上漲態勢,個人挖礦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礦機的品類和歷史
我們統計了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數字貨幣挖礦硬件、廠商、和挖礦模式,如下圖:
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主要的挖礦設備有三種模式分為GPU顯示芯片挖礦、ASIC芯片挖礦、CDN共享挖礦模式。
2.1 GPU芯片挖礦模式
在挖礦產業的前期,GPU挖礦是一種主流的模式,大多數個人礦工利用自己電腦閑置的顯卡挖礦。近乎于零成本的投入,只需消耗一定的電力,這種挖礦的模式也比較浪費資源,在挖礦進行中,你的電腦基本不能進行任何操作,相當于電腦的每個部件都被征用使其除了挖礦外不能做其他事情,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這種挖礦模式下,電費在GPU挖礦中占據了近20%的收益,成本很高,在去年12月的時候,GPU礦機回收成本時間為1-2個月,現在的回收周期最快也要近7個月,收益大大不如從前。
2.2 ASIC芯片挖礦模式
ASIC的挖礦模式初期只支持比特幣一種,但后期在芯片生產商的研發和研究下,針對破解各類加密貨幣挖礦算法,逐漸開發出了其他類型的礦機,甚至開發出了可用于挖掘ETH的專有礦機,打破了ETH類代幣挖礦的GPU壟斷情況。
對傳統芯片制造的廠商造成了一定沖擊,因為ASIC的算力在相同能耗上是目前GPU算力的幾倍之多。對此Susquehanna也下調了Nvida和Amd這季度的目標股票價格預期,因為GPU芯片分別占這兩家公司銷量的10%、20%。
目前,從礦機的品種和類目來看,比特大陸、螞蟻礦機基本壟斷了ASIC的大部分份額,比特幣礦機市場占有率66.6%,雖然阿瓦隆只有一種比特幣礦機,但是其目前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0.9%也是證明其技術的成熟。
(數據來源BTC.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網算力分布中,比特大陸旗下兩大礦池BTC.com和AntPool占據半壁江山,這兩大礦池排行算力排行前兩位,占比40.93%,距離51%算力的算力攻擊理論標準只有一步之遙,需要警惕。
此外,礦池算力達到E/S級別的一共有8家,排名第三的是老牌礦池SlushPoo,依然有很深的底蘊。在剩下的礦池中有兩家值得注意,分別是BTCC和Huobi.poo,其背后還有一重交易所的身份,所挖取的Token可以直接變現。
目前主流挖礦的勞動力就是上述這些礦池,然后礦池再用富裕的算力出售給希望體驗挖礦的投資者,也就所謂的的"云算力"產品,這種產品一般會收取投資者一定的手續費、電費、管理費等費用,遠程進行挖礦作業,算是變相減少了礦池的日用維護成本。
但對投資者來說,固定算力的價值必然是持續貶值的,前景并不長久。
2.3 CDN共享挖礦模式。
去年9·4之后,國內也冒出幾家"CDN共享挖礦"的概念公司,包括迅雷推出的玩客云、暴風影音推出的播酷云,以及和極路由合作ACT都是基于流量分享的概念。這類礦機的特點是能耗較小,空間占用小,可以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可以在家使用,并且附帶一些路由器和機頂盒的功能。
此類模式的特點是,推出初期大家可以賺到錢,但后期隨著人數的增加,收益將下跌。
從礦機的核心組看趨勢
礦機最重要的組成配件就是芯片,芯片決定了礦機產業的生產力,目前礦機芯片技術的增速越來越快。個人玩家在被ASIC和GPU挖礦拋棄后,又盼來了CDN挖礦。
3.1 GPU礦機
GPU礦機一般為顯卡搭建而成,其核心配件為定制的挖礦主板搭載6至12塊顯卡進行交火(在PC電腦中大兩塊顯卡共同工作的模式)。標配一個大功率的1200w-2000w左右電源,同時需要配備一塊64G以上的固態硬盤進行快速的數據交互,以及一個穩定的網絡模塊來保證網絡的通暢。
在去年的以太坊熱潮中,銷量最火爆的產品是AMD公司推出RX470和RX570,完爆Nvida公司同級別的GTX1060。在數據中這兩種顯卡的回本天數分別為209天和214天,是回收成本周期最快的兩款產品。排名前5的產品中,AMD占了4個席位,因為AMD顯卡的算法比較適用于Ethash。
3.2 ASIC礦機
發展到現在,個人投資者已經不適合ASIC礦機挖礦,行業"三高"(高分唄噪音;高熱量;高電力需求)已經迫使挖礦由個體向礦場集中挖礦轉型。
ASIC礦機主要核心是ASIC運算芯片,數量為幾百枚不等,芯片主要功能是用于固定算法的重復記算,相比于通用計算的CPU效率高出很多。在組件礦場的過程中,需要遠離居民且空曠的空間,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和自動化的操作程序以及穩定的冷卻系統,哪一環都是必不可缺的部分。
ASIC芯片已經從最初的110nm發展到現在的16nm芯片,在去年的時候,日本GMO公司率先發出消息,將在2018年批量生產7nm制程的ASIC芯片,這是目前通用CPU處理器所達不到的技術層次,如果設備投產將對之前生產的礦機和算力分部造成很大的沖擊。
3.3 CDN礦機
CDN礦機類似于路由器和機頂盒,它和上面兩種礦機最大的區別不是依靠工作量證明POW,并不需要進行大量運算,而是通過分享帶寬和流量的方式來進行獎勵。玩客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產品,它運用了節點流量共享和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的技術,設備的能耗相比于傳統POW的礦機而言大大減少。
玩客云所產出獎勵被稱為玩客幣,產品發布初期價值僅僅0.1元,在10月到11月的這段時間里,玩客幣用了40天達到8元/個價格,漲幅80倍,后因種種原因更名為“鏈克”卻再也沒有重現輝煌。
礦機的窘境:算力、收益掣肘
數字貨幣的挖礦行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算力,隨著全網算力的不斷提升,挖礦的難度也會進一步提升,人數增加導致收益降低。下圖為比特幣的挖礦難度情況和全網算力情況:
(數據來源BTC.COM)
自2009年到2015年末,比特幣的挖礦的難度基本處于緩速增長的水平,當時的全網難度為0.1T左右,礦機的發展和社群的規模都還很小眾,從2016年開始至今,增速大幅度提升。
這個時期,比特幣的概念已經人人皆知,新的掘金者仿佛看到商機,嘗試加入到挖礦產業的熱潮中。比特大陸最新型的16nm礦機也在同期出世,新技術帶來了大量的算力提升,隨著16nm礦機持續生產投入使用,算力將進一步提升,難度也會達到一個新的高點。
比特幣的算力變化和收益情況也是大家所關心的焦點,如下圖所示:
隨著哈希算力的不斷上升,比特幣的收益一直處于下降態勢,按現在的比特幣現價8297USD來計算,比特幣最開始的時候每T算力每天可以收益約48萬美元,全網算力為1.5531G。而現在每T算力每天可以收益約0.574美元,全網算力約為29.4e。
在比特幣的區塊鏈中,每10分鐘可以產出12.5個比特幣,這么算下來一天的總產量約是1800枚。挖礦可以理解為這全網算力每天爭奪1800枚比特幣生產權的行為。
在這里我們可以預測,當新一代7nm礦機大量投入使用,算力將會直線上升,每T算力的收入將會進一步下降,這個市場將變成大玩家的Game,小玩家和個人玩家會被完全淘汰。
逆潮流現象:抗ASIC化和硬分叉
這是一個題外話,但是需要注意。礦機的發展離不開ASIC的技術革新,現在數字貨幣的ASIC化已經是一種趨勢,但是有的項目和社群并不希望被這類高算力設備洗牌,形成了抗ASIC化的一派,他們通過硬分叉的方法來規避ASIC的風險。
比特幣通過ASIC挖礦淘汰了大部分的入場玩家,而這部分玩家又加入到以太坊GPU挖礦的淘金中,因此以太坊的Ethash算法一度被社群認為是一種安全可靠可以抵抗ASIC的一種算法。Ethash算法的特點是加入了內存的需求,這被稱為memory-hard,所以在挖礦中所采用的顯卡芯片顯存不可以低于4G,不然無法進行正常運算的。而內存的高成本也使得礦機制造商進入這個領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但是,由于以太坊的持續升值,第一種基于Ethash算法的ASIC礦機也被研發出來。這招致以太坊社區的強烈反響,有人提議以太坊進行硬分叉,從而避免礦機被ASIC化,維持目前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但其實V神早在之前就規劃了以太坊的轉型,共識機制從POW(工作量證明)轉向POS(權益證明)的機制,從而徹底杜絕數字貨幣挖礦對自己鏈上生態的不良影響。
此外,萊特幣、門羅幣也有類似的考量。
萊特幣通過發布Scrypt算法來抵抗ASIC芯片制造的門檻,單因為其之前市值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但由于2013年萊特幣曾一度被拉升到380元,同期萊特幣礦機隨即就被開發出來,可見,ASIC技術早已經成熟,只是因為成本利潤問題而沒有投產。
在去年牛市中,門羅幣漲幅巨大,曾有人公開透露,有礦機制造商小批量的制造門羅礦機秘密挖礦,采集了數量不菲的門羅幣,隨后官方采取了硬分叉的措施,改變了挖礦算法,同期門羅幣的全網算力下降近80%,個人收益又回歸到正常的水平。
因此,就目前來看,所有潛在的數字貨幣都存在被ASIC化的風險,只要Token的市值增長到礦機生產商可以預期盈利的水平,就會生產出對應的ASIC礦機。
目前最理想的應對方法只有不斷的更新算法,進行硬分叉。但是這樣也會出現問題,會因此出現多種分叉幣例如:門羅幣經典(Monero Classic);門羅幣原始(Monero Original); 門羅幣V(Monero V); 門羅幣0(Monero 0)等等,關鍵在于,如何處理這些分叉幣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礦機是巨頭的游戲
現在整個挖礦產業,基本已經被幾大礦機生產商所壟斷。
行業的巨頭可以輕松的利用現有的資金和技術開發下一代礦機技術,新企業想要入局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去搶占份額,就好比螞蟻在大象腳下搬運,要時時刻刻注意巨象的踐踏而不被生態所淘汰。
這個行業已經慢慢變成巨頭的游戲,擁有資源就可以更改規則,幾個礦池聯合起來可以輕易的達到50%以上的算力,并可以拒絕某些共識和協議的升級。
中本聰最初的去中心化理念?不存在的,最后還是演化為利益集團。但一場針對POW模式的變革已經在醞釀,這一點,V神的以太坊已經走在了前面。
比特幣再不進行新共識的革新,或許哪天會因為過于中心化、背離初衷而走向衰退。
以上就是關于最早的pos機,挖礦機的前世今生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最早的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