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銀盛pos機費率,5年被罰20次的銀盛支付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銀盛pos機費率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銀盛pos機費率
銀盛pos機費率
作者 | 丁一
編輯 |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提起第三方支付,你會想到哪些與之有關的機構?微信、支付寶、銀聯商務、拉卡拉、隨行付?你可能忽略了一家機構: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盛支付”)。
提起銀盛支付,曾被視為金融新貴的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之一,2016年以線下直營收單全國排名第五,多年在支付市場占領高地。但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避免踩紅線、遵守合規之道,或給眼下銀盛支付敲響警鐘。
近日,因涉違反反洗錢等四宗違法行為,銀盛支付被央行罰款2245萬元,創下2022年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最高罰款記錄。
1
罰單榜“??汀?,5年被罰20次
銀盛支付此次違規,主要涉及的問題包括:銀盛支付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4項違規行為。董事長陳敏也難辭其咎,被罰44.9萬元。
圖片來源: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網站
對此次支付機構罰單特點,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此次涉及“雙罰”,這在業界也比較少見。從處罰的內容上來看,也呈現了央行對違規較為聚焦的方向,反洗錢和收單違規,包括特約商戶的管理,身份識別和亂放通道等問題。
王蓬博表示,近年來,支付機構風控體系不健全,建議支付機構加強通過技術手段來改進收單中出現的特有商戶管理問題,并建立專業的反洗錢團隊,增強反洗錢系統的設計及甄別能力,把風控和義務緊密結合,最大限度的避免違規事件的發生。
在此之前,同樣因反洗錢遭央行罰款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瑞銀信”),合計罰款6159.5萬元,一舉刷新了央行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罰單記錄,且至今未被其他第三方支付超越。
對比瑞銀信罰單,銀盛支付罰款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將時間軸拉長就會發現,此次被罰只是銀盛支付被罰歷史上的冰山一角。
梳理發現,2017年至今,銀盛支付共計被罰20次,罰款金額接近5800萬元。其中,2020年,銀盛支付被罰6次,合計被罰沒1099萬元。2022年至今,銀盛支付青島分公司還因收單銀行結算賬戶設置不規范以及為同一商戶多次入網、分配不同商戶號,被責令限期整改,并處罰款9萬元。
銀盛支付表示,此次被罰發生在對歷史業務的檢查中。不過,高頻率被罰,揭開了銀盛支付的業務違規面紗。
2
被指控的詐騙
往前追溯,銀盛支付另一起千萬級別的罰單,源于一起詐騙案。
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間,詐騙團伙以創利豐金業有限公司(下稱“創利豐金業”,并無貴金屬期貨經營資質,且對外公布網站為某空殼公司所備案登記)的名義,通過多種途徑組成三級甚至多層級詐騙網絡集團,通過引導受害者投資其產品“倫敦金”從而賺取高額交易手續費獲利。
據了解,該團伙約定返傭比例為客戶每交易一手1000美金,創利豐金業收取12美金手續費,余下的客戶虧損由詐騙集團人員自行約定返傭比例進行分成。
此次賺到的收益也相當可觀。根據裁判文書網顯示,創利豐金業累計誘騙約2.19萬名被害人投資創利豐金業“貴金屬”,造成被害人損失合計25.8億元。
截圖來源:裁判文書網
上述詐騙案中涉及諸多交易。如果沒有銀盛支付上海分公司(下稱“上海銀盛支付”)背后的推波助瀾,這起詐騙不會進展如此順利。期間,詐騙團伙以煙臺醉美國際商貿公司、北京銳行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向上海銀盛支付申請開通商戶賬號,為創利豐金業建立網絡支付通道,處理創利豐金業與銀盛支付的相關事宜。
除了在對接人的授意下,上海銀盛支付將受害者客戶支付頁面顯示的兩家公司名稱修改為“創利豐金業有限公司”外,還在兩個賬號的交易量經營異常下,幫助詐騙團伙以造假的方式重新通過審核。除此之外,在有客戶投訴銀盛支付時,創利豐金業還多次聯系下級代理出面配合銀盛支付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17年公布的30家跨境支付企業名單,銀盛支付并沒有獲得跨境支付許可證,這就意味著銀盛支付在審查漏洞之外,自身也存在多項違規行為。
這些行為也為自己帶來了第一張千萬級別罰單。2018年8月6日,銀盛支付因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網絡支付服務等多項罪名被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給予警告,并罰款2247.75萬元,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被處罰款130萬元。
3
違規之外,灰產叢生
作為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銀盛支付在合規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又是什么原因讓銀盛支付頻收罰單又屢教屢犯?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行業盤踞著不少灰產。
早年間,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以手機回租模式等多種手段規避監管,變相發放現金貸或校園貸,隨著監管部門對支付機構監管力度的逐漸加強,這些現金貸業務看似銷聲匿跡,實則隱藏在暗處,通過各種包裝繞過監管。
最常見的手段是以“科技公司”、“電商公司”名義包裝合作商戶主體,而第三方機構往往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象征性對被包裝后的主體進行審查,并不會看背后的現金貸平臺。
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往往還會在現金貸業務介紹中提到“資金不落地,規避財稅風險問題”,以此招攬客戶,有些支付機構還借助持牌網絡小貸的機構資質,為現金貸平臺提供通道。
伴隨著支付寶、財付通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壟斷,大多數第三方機構很難吸引到客戶,不得不選擇鋌而走險,為一些灰色業務提供通道服務。
對于支付機構來說,最賺錢的業務,一是博彩、賭博、色情、虛擬幣等黑灰領域,二是信用卡套現。
業內人士稱,在很多支付機構30%的利潤都來自于黑產,一些小支付機構的這部分利潤,甚至可以占到60%以上。比起費盡心思去搶占市場所剩無幾的蛋糕,顯然是灰產動輒幾十億的日交易量對于這些支付平臺更有吸引力。上述上海銀盛支付涉及的詐騙案便是一個例子。
在某些QQ群里,時常會出現兜售支付接口和殼公司的信息。群成員自稱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代理商,能夠為“JR”(金融)、“BC”(博彩)、期貨、外匯等違禁平臺提供資金通道。
支付企業之所以對賭博、詐騙、非法金融交易趨之若鶩,正是因為這些收入要遠高于其違規成本。雖然央行對于這些行為明令禁止,但龐大的地下洗錢黑灰產依然在晝夜不停歇地運轉。
種種亂象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行業曾經的野蠻生長。如今,防風險、整治亂象已經成為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整改的主基調。強監管的背景下,賺取增值服務費、轉向B端和跨境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力點。但B端支付行業的發展依賴于其龐大的市場需求,對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求則更加嚴格。
誠然,第三方機構現在走得艱難,但不論企業如何發展,“合規”都應是一道嚴防死守的紅線。雖然說被罰之后可以交罰金了事,但誰又說得清楚,亡羊補牢究竟算不算晚?
以上就是關于銀盛pos機費率,5年被罰20次的銀盛支付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銀盛pos機費率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